採訪側記/遠嫁台灣…樂天知命 再苦都要笑出聲
「跟台灣好像啊!」這句話,在隨同越南媽媽潘氏蓓竹返鄉十天內,成了每個人的口頭禪,鄉間低矮的平房、人聲雜沓的菜市場,甚至如瀑布傾瀉的摩托車大軍,都與人時空錯置的感受,彷彿我們不曾踏出國門,而是掉進時光隧道。
更深層的,是越南人保存了台灣社會曾引以為傲、卻逐漸失落的傳統精神。分隔兩千公里之遙,家族還維繫緊密情誼,周琬宜、琬婷稱呼潘氏蓓竹的妹妹,不叫「阿姨」,而是依排行稱「三媽、四媽、五媽」。
一回越南,姊妹倆親暱賴在外婆跟前撒嬌,外婆常為兩姊妹梳頭髮、塞耳後;離去那天,潘氏蓓竹抱著媽媽的腰,親吻臉頰道別,老師看了好羨慕,直說:「好久沒抱過自己的媽媽。」
永隆省鄉間家家戶戶大門敞開,在門廊席地而坐,見客上門,展現不造作的熱情。無論家境,大廳都擺著神龕,供奉釋迦牟尼及觀世音菩薩,主人每天點上一炷香默禱,一輩子遵循虔敬順天的生活紋理,大戶人家廳堂掛的牌匾及對聯,刻著流傳數代的正楷繁體中文字。
潘氏蓓竹說,十四年前嫁來台灣,一句中文都不會說,走進「新房」,愣愣瞧著紅床單、雙枕頭,新人生從此展開,從寬闊田野被塞進「鳥籠公寓」,生命徹頭徹尾改變了,唯一不變的,是一分樂天知命的幽默感,再苦都要笑出聲來。
某天午後閒聊,我問潘氏蓓竹,吃飯時,筷子是不是拿很高?筷子拿得高,女生嫁得遠。潘氏蓓竹詫異反問:「你怎麼知道越南傳統習俗呢?」原來,台越共通的傳統習俗,遠超乎我們想像,那一刻,無須言語,頓時感覺彼此非常親近。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