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全桃國小遊樂設施 8成不合格
下課鐘響,桃園縣龜山鄉楓樹國小的溜滑梯很快被學生「包圍」,大家爭搶爬梯。
靖娟文教基金會執行長林月琴站一旁,看學童快樂玩溜滑梯,卻一臉憂心,她指著可愛魚造型的溜滑梯對記者說,「緩衝距離不足,地墊底部鋪法也不對。」
楊梅市大同國小不鏽鋼遊戲區是小朋友的快樂天堂,一年級學生林健龍說,「我最喜歡盪鞦韆,但老師規定每人一次僅能盪十下,排隊的小朋友在讀數,十下一到就停止,玩得好不過癮。」
另名小朋友說,他原本想玩「翻爬架」,但一摸到不鏽鋼鐵架就縮回手,「好冰冷,上面又有水氣,一個不小心手滑沒抓穩,就會摔在地上,好可怕ㄡ。」
桃園縣國中小學生使用學校遊戲設施,前年發生13件意外,去年1至11月中旬發生7件。
林月琴說,桃園縣國小遊戲設施8成以上不符合標準,地墊更可能高達9成。以楓樹國小溜滑梯為例,滑下來的緩衝距離不足、地墊鋪法也不對,這在國內各校園普遍存在,關鍵在於政府沒有完整的採購、設置標準,學校無法依循。
她以楓樹國小溜滑梯為例,國家標準(縮寫CNS)規定高度至少97公分,「不用量,看就知道高度不足」;溜滑梯滑下來後至少要有183公分緩衝距離,「不用量,一看就知道沒有。」
楓樹國小溜滑梯的地墊符合標準,但下方卻是不透水混凝土結構,「一下雨地墊就吸滿水,太陽曬1年就硬掉了。」林月琴說,把鋪地墊當鋪地磚,忘了排水功能,喪失減緩撞擊力道功能。
靖娟基金會統計,遊樂設施發生危險前三名是公園、學校、速食店,但公園、學校沒有一定的 CNS設置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