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傅手藝是公司資產「打卡多久就算多少薪」
位於苗栗市的堆高機製造廠「恆智重機」是其中一例。「苗栗往北有竹科、往南有中科,年輕人都被吸走了。」董事長翟毓溶力拚產業升級,開發智慧型堆高機,日前增設新廠,卻苦於招不到人,「什麼人都缺。」把高齡職員留下來,已是當務之急。
恆智全廠78名員工,逾半數達45歲。許多職員工作屆滿25年後,申請退休,但公司立刻回聘,「因為做我們這行的,組裝、焊接師傅至少要7、8年培養,設計產品最少要10年,甚至15年。」翟毓溶說,老師傅的手藝,是公司最珍貴的資產。
但歲月不饒人,老員工體力也不比當年,彈性上下班是必要措施。翟毓溶說,自己也年過70,「冬天早上溫度特別低,要老人家這樣趕著上班很危險」,晚點來、早點走,這是將心比心。至於工資怎麼算?「靠老方法呀,看打卡多久,就算多少。」
半導體封測廠「矽格」是另一案例。矽格擁有新竹縣竹東鎮最大規模工廠,是許多在地人的就業首選,但矽格人事行政處處長林汶說,部分廠區因出入得穿無塵衣,禁擦口紅、指甲油,也不能攜帶手機,「年輕人不會想做」。目前廠線員工平均年齡逐漸增高,逾40歲以上者佔近七成。
「老實說,10多年前的觀念,真的會怕老年人沒體力、沒眼力,容易出錯。」但林汶觀察,實際工作上,中高齡職員經驗豐富,錯誤率相當低,且對企業認同感高,「20多年來,經歷多少次金融風暴?大家都熬過來了。」
近年來,矽格與恆智在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桃竹苗分署補助下,於產線增設大量輔具。50歲的恆智總工程師謝祥熙說,忙季時常在電腦前,一坐就6、7小時,長期下來,老花眼找上門。因此,他桌上必備19吋大螢幕與一台放大燈,是檢閱設計圖的利器。
此外,避免銀髮族頻繁彎腰取物的「油壓平台」,或是輔助施力的「手提式電動捆包機」,皆是中高齡者工作好夥伴。企業投資點小錢,就能留下許多幾十年累積的技術與經驗。
當職員工作年限拉長,「健康老化」也不再是個人問題,也是公司責任。矽格在廠內設置醫療站,職員可索取免費保健品,如預防眼疾的魚肝油;恆智則祭出「健康獎金」,每年固定帶員工體檢,若數值全在正常範圍,即發放二千元;若顯示紅字的項目,比起往年有減少,每少一項就能領五百元。
「每到體檢一個月前,就開始有住員工,天天跑步,或騎腳踏車來上班。」翟毓溶說。
得人資源整合共同創辦人李宛珊說,在台灣,實施「彈性工作」的企業,分為二類。其一是外商公司,主因是全球策略;其二就是中小企業。
「彈性是他們的本質。」李宛珊說,過去代工時期,中小企業靠著彈性工時,創造龐大產能;如今面對缺工趨勢,最好的準備,就是「找回彈性的記憶」。
相關新聞
回響/跨代合作別多說 做就對了
2018-07-29回響/台灣「僵」職場:你的工作有彈性嗎?
2018-07-23回響/楊志良:長壽台灣是幸福 也是挑戰
2018-07-17老師傅手藝是公司資產「打卡多久就算多少薪」
2018-07-12賞鳥達人許長生:若沒賞鳥「一個月就閒到死翹翹了吧!」
2018-07-12德國阿嬤尋職記 自嘲「沒用我的老闆很笨」
2018-07-12重返職場3年薪資政府出!德國這樣鼓勵中高齡就業
2018-07-12「工時帳戶」將加班時間存入帳戶 友善銀髮員工
2018-07-09德國缺工120萬人 識途老馬變寶
2018-07-09工作搭檔怎麼挑?跨年齡跨性別最犀利
2018-07-09七旬「灶神」宅配晚餐 餵飽職場青世代
2018-07-09他74歲曾是高階主管 兼差年薪近百萬
2018-07-09老,也有工作權「高年級生工作內涵必須翻轉」
2018-07-093千人海選 馬雲年薪184萬 聘了64歲的她
2018-07-09回響/傳承與重組創新 XY世代聯盟共榮
2018-07-08面試年輕人前等一下 一次讓你看懂四代職場觀
2018-07-08當「收音機世代」遇上「臉書世代」我們如何和平共處?
2018-07-08「你做決定,你負責」 長輩放膽讓小伙子當董事長
2018-07-08老師傅頂上功夫他看得入迷...直言「角度是最難揣摩的」
2018-07-08「你看年輕人多白目」 一個問題引爆世代差異
2018-07-08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