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偏鄉教育 政府正在做哪些事?
吳思華說,教育經費法定的下限由百分之廿二點五提高至百分之廿三,明年約增加一百至一百卅億元預算,希望新增部分有廿億元挹注偏鄉,讓國中小達到合理教師員額,幫助偏鄉學校找到特色。另外,也可引進民間和企業力量,在實驗教育架構下,也翻轉學校的經營思維,公辦公營、公辦民營是可行的方向,如果有五百所偏鄉國中小走出特色,相信偏鄉教育會有不同風貌。
實踐夢想 號召企業支持
他說,最近不斷鼓勵企業朋友,在事業有成後,可當作下一個人生努力方向;尤其偏鄉人數少,有機會實踐夢想。走實驗學校、特色課程、公辦公營或公辦民營,就可以完全解放偏鄉教育。
「讓我來幫你們把賺來的錢,花在有意義的事上。」吳思華這樣告訴企業界朋友,他在五二○之後會回政大,但會繼續號召企業界一起支持偏鄉。已有企業朋友告訴他,偏鄉國中適合發展為住宿型學校。
教師安定 解決師資流動
「教師安定」方案,是教育部解決偏鄉師資流動率高的對策。吳思華說,新學期開始,偏鄉老師服務年限由四學期拉長至六學期,才能申請縣外介聘;代理老師可連續聘三年;藝文等專業領域則推「共聘教師」制。
至於最關鍵的六班小校師資員額提升至二.○人,教育部規畫八月實施。但吳思華提到,這部分要增加五億元經費,地方政府要分擔部分比率,但有些縣市即使只負擔一成,還說拿不出來,需要再協商。
行政減量 改善學校宿舍
吳思華說,為留住偏鄉老師,除了提升師資員額、推動行政減量,今年已經編三億元改善偏鄉學校宿舍,試辦「訪問老師」邀都會區在職優秀教師到偏鄉服務一、兩年;另「教學換宿」則鼓勵退休教師或專業人士,協助偏鄉小校、拓展學生的學習視野。
他強調,過去以海拔高度認定偏鄉、給加給,是不對的,應以交通的困難來認定,但偏鄉定義政院還在協商。
針對城鄉學習落差問題,吳思華表示,學生學不好原因很複雜,必須真誠面對孩子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困難,改變學習方法、創造學習情境,才有可能突破。
他舉例,很多人不喜歡數學,過去教法只讓學生背公式,不知其所以然。教育部委託台師大林福來教授,把小一至國三要學的每個數學概念設計成遊戲,讓學生從遊戲中學到數學邏輯概念,讓學習變得更有趣。
翻轉學習創始人強納森.柏格曼將來台專題演講,並和在第一線推動翻轉教學的台大電機系教授葉丙成、中山女高教師張輝誠、永齡基金會希望小學教學暨師培組諮詢委員何鳳珠分享交流,歡迎師生、家長以及所有關心教育的社會大眾參加。
時間:2016/04/17(日)14:00~17:20
地點:台北三創生活園區12樓
詳細活動資訊請見官網
相關新聞
照顧偏鄉童耗盡百萬積蓄…陳爸走了 「孩子的書屋」傳承互助力量
2019-07-06不捨!「孩子的書屋」創辦人陳爸驟逝
2019-07-0420億投入偏鄉教育 吳思華:盼新教長能「認帳」
2016-04-05雙連梨鹿鳴米 社區產業為小校續存添活水
2016-04-05社工美眉牽小手 單親兒有了媽
2016-04-05轉型實驗小學 這堂必修課帶動學生數逆勢成長
2016-04-05志工支援 留英大學生帶回世界觀
2016-04-05退休師教學換宿 從貴族私校教回偏鄉母校
2016-04-05改革偏鄉教育 政府正在做哪些事?
2016-04-05她到台東當英廵 減法教學讓學生成績變好了
2016-04-05補救成效低 搶救偏鄉教育得打破3大迷思
2016-04-05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