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宛如:讓飲食把物種多樣性帶回餐桌
捷運車廂裡,播放著夜市小吃的觀光廣告,十分歡樂繽紛。然而食安問題連續爆,台灣究竟算是個美食之島嗎?台灣公平貿易推廣協會理事余宛如輕輕嘆了口氣,台灣的飲食文化缺乏土地連結,大為盛行的台灣小吃,滿街都是的文青式裝潢的咖啡店,不斷的複製,台灣的美食文化缺乏深度與底蘊。
「慢食」一詞已為人所知,很多人卻誤會其內涵為「慢慢吃」。余宛如說,慢食(Slow Food)是相對速食(Fast Food)而言。速食帶來工業化生產,對土地帶來太大的壓力、迫害與威脅,其經營方式已逐漸破壞食物生產的生態多樣性,也讓世界飲食文化趨於單調。
慢食運動則試圖找到原生食材、傳統食品、過去因應生態環境發展出來的各種食物處理智慧以及烹調技術,透過食物保存多元的飲食文化,連結生產者、消費者與生態環境。余宛如註解,台灣的美食文化,應該找到與土地的連結,重建那些快要消失的食材種類、栽種、烹調與料理的方式。
飲食單一化不僅出現在台灣,而是世界現象,因此像是飲食革命蓬勃發展的英國,也正在復興原生牡蠣。由於太平洋牡蠣便宜、體大、生存率高、全年無休產卵,大受食客的歡迎,逐漸取代英國原生牡蠣,剝奪了原生牡蠣的產地與生存機會。
此時,全球牡蠣帶已經消失85%,如果你要問,牡蠣帶消失與你何干?余宛如說,牡蠣帶具有海洋生物棲息地、天然濾水器、淡化沿岸海水,海草在牡蠣帶上生長,減緩海浪速度,以保護脆弱的海岸。
除了環保議題之外,復興牡蠣,倫敦青年食物運動開班授課,教人撬開硬殼、品嘗牡蠣,讓英國人重新認識原生牡蠣。因為牡蠣還蘊含著英國的共同記憶,像是如今倫敦的捷運票卡,就叫做「牡蠣卡」,是為了承襲莎士比亞用翹開牡蠣比喻為打開世界的文學榮光。因此這批年輕人積極鼓勵英國民眾多吃原生牡蠣,以倫理消費來支持原生牡蠣的復育,讓原生牡蠣重新回到人們的餐桌。
過去我們說,「You are what you eat」(人如其食),余宛如說,此刻,消費者在決定世界的物種。
相關新聞
推健康飲食引入四章一Q 「對味廚房」進駐東海校園
2018-10-25惜食從自己做起…讓我們一起光盤吧!
2017-12-04零廚餘 從家庭做起
2016-08-01三星主廚馬西莫:一場從食物出發的自我認同之旅
2015-07-25官方版食育專章 草案8月出爐
2015-07-24食育法護食安 草案拚下會期三讀
2015-07-24飲食教育已揭竿起義
2015-06-17富足的矛盾 米蘭世博看見食物危機
2015-06-06長高高小巨人——補充高鈣好食物
2015-05-25為孩子開啟新良食運動:MiniCook理想的食育生活
2015-05-25長高高小巨人——補充高鈣好食物
2015-05-25為孩子開啟新良食運動:MiniCook理想的食育生活
2015-05-25我們一起改變
2015-05-16夏日盛宴,翻轉全球的「飲食革命日」
2015-05-16建立土地、食物與人的連結 專訪尼爾.洛維爾
2015-05-16飲食革命浪潮 台灣不缺席
2015-05-16現撈海產訂得到! 台大女棄鴻海投身漁業
2015-05-15余宛如:讓飲食把物種多樣性帶回餐桌
2015-05-14余宛如:「食物革命」的主詞跟受詞為何?
2015-05-14飲食革命 譚敦慈:從吃「真食物」開始
2015-05-14用小麥種出台灣的回憶
2015-05-11為什麼要飲食革命?
2015-05-05米蘭世博 「世界美食一條街」
2015-05-04米蘭世博食育願景vs.上海世博城市生活
2015-05-03麥當勞館尬慢食館 挨批不符世博主題
2015-05-03義大利砸千億辦世博 許1個經濟願望
2015-05-03圖輯/米蘭世博開幕搶先看
2015-05-02飲食革命日 5月16日串聯全球飲食教育
2015-05-02資訊圖表/米蘭世博開展 安全食物=基本人權
2015-05-02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