剃頭拔根 誰毀千萬樹 綠化倒退嚕
政府年年舉辦植樹節活動,年年送出一、二十萬株樹苗,累計已有數千萬株,但內政部統計,六都的綠覆率離法定目標遙遠,專家質疑上千萬棵樹怎會憑空消失?常民種樹看不到成效,本報記者實地走訪總統和文武百官手植的「大官樹」,也有不少「被消失」,有些雖然健在,卻身形消瘦,綠化品質不如預期。
扁種牛樟樹 被毒被砍被消失
前總統陳水扁二○○○年完成第一次政權輪替,隔年率五院院長在台北植物園種樹,阿扁手植的牛樟卻成不滿他執政的宣洩對象,一開始懷疑有人企圖下毒,後來兩度被砍,植物園一再補植,也撤走總統植樹的名牌,仍慘遭毒手,如今牛樟已不存在。
「這棵牛樟根本種錯地方!」植物園官員直言,當初種在民族植物區,就違反「適地適種」原則,因為牛樟適合在短日照的陰濕環境下生長,該區陽光充足,很難照顧。
馬植羅漢松 廿株只剩五兄弟
走進台北市忠孝東路七段的國家文官學院,草坪邊有五棵蘭嶼羅漢松,其中一棵是前總統馬英九在二○○九年手植,長得高一些,其他四棵由中央要員種的明顯矮了些。管理人員說,羅漢松原有廿棵,經吹折、枯死,如今只剩「五兄弟」;另外的五葉松也長不出葉子,樹形乾瘦,定期施肥仍無起色。文官學院前身是台灣省物資局的南港倉庫,改建時就地掩埋大量建築廢棄物,「地底下硬邦邦的」,雖有園藝廠商照顧,但生長不如預期,應與土壤條件差有關。
地底硬邦邦 植樹淪為政治秀
樹藝師陳鴻楷認為「選種、養護都有問題」,五葉松常種在邊坡,主因是喜好貧瘠和排水良好的環境,如今竟奄奄一息,顯示養護不得其法。他感慨大官在媒體面前都很認真種樹,但過完植樹節就不聞問,樹成了政治人物的作秀工具。
林務局統計這些「大官樹」的後勢好壞兩極,存活率從九成到全軍覆沒都有。例如近十年內的大官樹,因民間護樹意識高漲,存活率七到九成;而二○○七年在北藝大校園種的一點七公頃、二○○六年台大校園零點一公頃苗木,均全數死亡。另陸軍北區聯合考測中心的三點二公頃福木、相思樹等苗木,也死掉一半,原因都是「欠缺管理維護」。
年年送樹苗 不理不養怎成蔭
「大官樹下場都如此淒涼,何況庶民種的樹!」都市林協會理事長李有田說,台灣的植樹節近七十年,政府每年送樹苗,但「上千萬棵都種哪去了?如果都長大了,台灣會是今天這樣嗎?」他說,很多人不懂正確種樹,政府「送後不理」、民眾「只種不養」,結果年年發樹苗,卻任其自生自滅;沒有積極的樹木復育政策,如何強化國土保安、美化都市景觀?更遑論為了開發基地、砍大樹種小樹的開倒車行為。
綠手牽綠手 做個負責種樹人
曾主辦植樹活動的林業試驗所官員回憶,有次植樹節贈苗活動,民眾大排長龍領到樹苗,但活動結束、人群剛散場,垃圾桶裡卻塞滿這些小樹苗,民眾說「家裡沒地方可種」。此後他深受打擊,林試所因此停辦植樹活動,直到這兩年民間愛樹團體合作推廣「做個負責任的種樹人」,才又恢復。
林務局長林華慶說,台灣都會區種樹綠化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林務局這幾年辦植樹活動也推廣「負責任種樹」,各地林管處提供免費植樹諮詢,仍盼全民響應種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