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我一個中年婦女,我可以撬起地球
中年婦女強,則國強
我們這屆中年婦女,還有什麼事沒看透?
以往,女人是一種喜歡追求「安全感」的物種,總是渴望從男人和身邊朋友身上獲取安全感。如今這屆女性,尤以中年女性為甚,則是一種善於給他人製造安全感的物種,且一名女性創造出來的「安全指數」與年齡成正比。
這種安全指數是數據化的,是具有藥用價值的,能治病。不僅能解決生理不適,還能去心病,給人以信賴、甚至信念的力量。
前面提到過我的好朋友稀飯,她是一個如同哆啦A夢一般的存在。哆啦A夢的意義何在呢?即使在飛機上,她的包裡也能掏出幾乎所有你急需的東西,除了全套文具、各色針線、口罩、眼罩、膠帶、耳塞、地圖、零食、毯子、拖鞋、N次貼、計算機,還有各種各樣的藥……
稀飯的藥包裡粗略估計有十幾種藥,不知道的還以為她是跨國搬家。如果正巧我胃不舒服,她總能意外地救我一命。
其實,以往帶孩子出行的時候,我也是這麼周全的,大包小包,各種應急備案,退燒藥、OK繃,能想到的都帶上,總有一種「意外妄想」。而現在自己出門,卻很馬虎,兩手空空,啥都不帶。
稀飯給我們做了好榜樣:我們已經過了「光顧著孩子」的年紀,從此以後,也要開始顧自己了,逐漸從小藥罐子變成大藥罐子,以後出門要帶的東西和藥品將愈來愈多。
仔細想想,我身邊很多中年女性還真是這樣的,已經養成了拯救世界的習慣,相當周全妥帖,比如包裡總能隨時拿出衛生棉,解救身邊的姊妹。
出門在外,和中年婦女為伍總是安全感更強一些的,因為她們經驗足、心細、周全、踏實,她們的哆啦A夢口袋是世界級文化遺產,有時更是救命稻草。
更優質的中年婦女,不僅保持軍需充足,技術能力也是一流的,隨時隨地能拉出來上前線。就比如前陣子到澳洲凱恩斯出差的幾天,身邊這位優秀的中年婦女小助理,完成了全套臨時賦予的任務:能開右駕車,會付停車費,能買菜,能烹飪,能規劃日程,能策劃活動,懂攝影,會P圖,善於穿搭指導,會挑口紅色號……我認為,出門在外什麼都可以不帶,只要帶一枚靠譜的中年婦女,一切都搞定了。
至於為什麼年輕的就不行呢?事情是這樣的,自從上次一個二十二歲的妹子吵著要給我化煙燻妝,並且給我配了鬆糕底的女僕鞋,遭到我反對之後,我被她認定為「古板落伍僵化」,我只能說,我離年輕有點遠了。
中年婦女最好的夥伴,一定是中年婦女。
今年夏天,應澳洲昆士蘭旅遊局的邀請,我和幾位自媒體部落客一起到凱恩斯做一個短期訪問。剛到凱恩斯的第一天,一個同行的九五年的妹子找我求助,「小姊姊,我就帶了一張金融信用卡,結果刷不了,取錢也取不出,現在身無分文,卡也不能用,你能不能借我點錢?」
第一,你出國這麼多天居然只帶一張卡;第二,你出國竟然不準備足夠的現金……(我們中年婦女是沒有這種勇氣的!)
然而,中年婦女天生有一種悲天憫人的特質,看到妹子這麼慘,怕她餓死,我義無反顧答應了。然後妹子說:「小姊姊,你先刷信用卡幫我把兩個GUCCI包包的錢付掉吧。」
小姊姊我目瞪口呆,小妹妹海外賒帳買奢侈品的故事有點超乎我的想像力,遠遠大過了「借錢解決溫飽」的滿足感。
年輕人的行動能力是極強的,小妹妹快速找到了我這個「付款人」以及一個當地「免稅品擔保人」,我們兩張卡一刷,小妹妹一分錢沒掏就拎著兩個包包走了。
大妹子,你的歲月靜好,是因為有人在替你負重前行啊……
看著售貨員大快朵頤地記著帳,樂呵呵地完成了關門前的最後一筆業績,我內心一萬匹羊駝奔騰而過,很想對她說:「同學,怎麼樣,看到了吧,年輕女孩的購買力都是虛假的,我們的真實國力主要還展現在我們中年婦女身上,只要我們願意,隨手刷個卡擼幾個包包不在話下。」問題是,我們並不隨便擼。
據我所知,大多數中年婦女一般不大會沒事花五位數的銀子買兩個豆腐塊一樣的小包。我們要買就買大的,畢竟裡面要裝得下藥。
一場慷慨解囊的相助,我吃的是草,擠的是奶。和年輕人在一起,真的只能感受刺激和玄幻,得不了安全感。
說到買包包這件事,又是我們中年婦女的一段佳話。
包包這件事,某個角度反映了這屆中年女性對世界的態度、對物質的態度,是「愈來愈買得起」與「愈來愈不需要買」之間的辯證關係。自從學習了「法國女人不背名牌包包」的教科書級氣質培訓之後,我現在凡是出國旅行,一律背個帆布袋子,愈是看著像是去燒香,愈是自我感覺良好。
每個女人都有一段或長或短的「迷戀包包」的歲月,而大多數女人的這段歲月都集中在「買不起包包」的時間段。愈是買不起,愈是想要買。誰沒有幾個透支了幾個月薪水買來的奢侈品?
到了某個年紀,追求的東西不一樣了,買包包的熱情也就降低了。如果一個中年婦女依然和年輕時一樣在追求包包,那只有兩種可能:一、這麼多年來,她沒有產生新的追求;二、錢太多了,沒其他東西可買。
如今愈來愈多的中年婦女,出門在外都入鄉隨俗了。比如我吧,雖然腰纏萬貫,財務自由,溫飽沒問題,但也和身邊眾多不再追求那些物質層面的女性朋友一樣,已經達到了更高精神追求的境界水準,遠遠脫離物質炫耀,不再是一身價格昂貴、效果卻很cheap的行頭。然而,我們卻可能會在紐約大都會博物館花三百多塊美金買一個全牛皮無logo大黑包,裝得下奶粉尿片止痛藥,真正做到了「低調的奢華」,至少每次有人問起來,都可以暗自竊喜地給他講述在紐約買包包前後的一連串故事。
這是中年婦女的智慧。
我發現,如今的中年婦女有一大特點,就是看得透。就憑這一點,走到國際上都能走路帶風。這很大程度上歸功於中年老母心靈雞湯喝得多+各種婚姻指南看得多+在帶孩子的路上經歷的坑坑洞洞夠多。
她們尤其善於用哲學思辨的方式啟發年輕人,動不動出來一套處世理論,時不時地出口成章。如果來個以「婚姻家庭與育兒」為主題的世界巡迴演講,我想絕大多數中年婦女都會張口就來,毫無壓力。
中年婦女對社會的作用,主要還是哲學方面的。
前些天和幾個年輕女孩聊天,她們說到和自己的男朋友相處的困惑,大家都說「不敢早早結婚」,理由是「想要獨立的生活」。
她們你一言我一語,好像很有共鳴,自我感覺很有道理的樣子。
中年婦女我實在聽不下去了,拍案而起,「你們啊,too young too simple, sometimes naive!」
我不是故意抬槓,只是我真的看不下去了,「婚姻和獨立並不矛盾啊!」
妹子們帶著一副果敢而無畏的神情,在習以為常的包攬眾人讚美認同的眼光裡,突然吃了釘子,竟無語凝噎。
為了證明我自己,我特意補充了一句:「我已經結婚十年了,兒子都上小學了。」
妹子們的眼神彷彿在說:「你不用帶兒子燒飯做家事陪作業的嗎?怎麼跑出來玩了,這和劇本不大一樣啊……」
「我也有很多的家務事,要逼迫自己照顧好孩子,也要處理很多惱人的關係,這是婚姻的必然,但我還是獨立的。我還是保證自己擁有喜歡做的事,不屈於生活、放棄愛好,還是努力做到每年一到兩次拋夫棄子來一次長途旅行。當然,平時也盡量多地製造互不傷害的活動和約會,是作為一個女人參加,而不是作為一個妻子和媽媽。」
妹子們此刻可能被震碎了。你知道,很多年輕女孩,本身就涉世未深,開化較晚,對這套哲學體系瞭解不多。
「獨立是精神上的,不管你結不結婚,獨立的人永遠是獨立的,只不過結婚會改變你展現獨立性的方式,但不會改變你獨立的本質。如果你說因為結了婚就不再獨立了,那你本身就不是一個獨立的人啊。」
妹子說她記下來了,要發到網上去。可惜她沒有問我名字,如果問了,我會說:「請叫我優質中年婦女!」
想像一下,網上「九十後」妹子的「關於婚姻與獨立」的發文獲得了當日最多讚,而這是來自一個最平凡普通不過的中年老母的隨口日常小金句。
我們這屆中年婦女,還有什麼事沒看透?
不存在的。
我們幾乎都是哲學家,都是生活的智人(當然,是直立行走,體毛退化的),已經達到了興邦強國的高度。我們不光能在電腦鍵盤和鍋碗瓢盆之間切換自如,還能同時駕馭PPT與扳手、螺絲刀,不限於包攬家庭教師、心理輔導員、哲學家、兩性專家和老中醫的角色,更重要的是不僅在自己圈子裡得意,也能出去撐門面,走出國門之後還能繼續花式炫技,為國爭光。
我們對自己的國際地位是高標準嚴要求的,是不甘任由只剩半個腦袋髮量的中年男代表亞洲的,更不甘讓出沒於免稅店的血拼一族為自己代言,中年婦女們需要自成一派,技壓群雄。
要達到的效果是:表面風平浪靜,不動聲色;仔細一琢磨:哇,厲害,中年婦女水準夠,還加了些細節在裡面……
正所謂:婦女強,則國強。
◎十三說女人真的是無時無刻不在成長。年輕時,我們沒有學會那麼強大,不是我們不學,是生活還沒有給我們機會學。最好的老師就是生活本身。
尊師重教,尊敬生活所教給我們的一切。有時候看著年輕女孩瀟灑地活在非常自我的世界裡,一邊心裡暗暗感慨著自己的成熟、懂事、體貼和強大,一邊其實也在偷偷羨慕和嫉妒著她們。可怎麼辦呢?生活只能往前走,我們只能為今天的強大喝采,儘管有些強大的背後積累著一些心酸和孤獨。
此選讀摘自《了不起的中年婦女》
作者:格十三
出版:寶瓶文化
相關新聞
傾聽、觀察、不介入 讓孩子自主玩出一座遊戲場
2021-01-18在荷蘭,我用雙腳丈量一條河流
2021-01-18資優生的微笑憂鬱:孩子值得數字以外的美好和精彩
2020-11-30與渣男分手的平安心法--七成謀殺,發生在決定分手後
2020-11-16我的孩子是凶手--殺人者是父母養成的嗎?
2020-11-06殺了吃穀子的麻雀,數千萬人卻餓死--人類暗黑愚行史
2020-10-28烏雲之下,把壞日子過成好日子
2020-10-23拯救童年:為何我坐教室裡 外頭有孩子為人擦鞋?
2020-10-08川普是如何煉成的?──我的家族如何製造出唐納‧川普
2020-10-08為愛走他方--晚近香港「哈台」敘事中情感的地緣政治
2020-09-26金錢買得到核廢料貯存地嗎?----金錢買不到的東西
2020-09-14縱火犯是最好的救火員:以慈善奪取世界的假面菁英
2020-09-07終於對母親動手了──獨身中年大叔照護奮鬥記
2020-08-27到動物園看跳蚤打架──當動物園上演動物表演
2020-08-12上流老人的斷捨離
2020-08-04監控資本主義時代 我們只是科技與財閥的籠中鳥
2020-07-29當資本主義與數位監控危害世界 我們須挺身反抗
2020-07-29如何當個上流老人?避免「老後破產」心法
2020-07-17劉秀枝:得乳癌,我算抽到好籤
2020-07-17憂鬱想死,可以成為安樂死的理由嗎?在比利時,可以
2020-07-17地球被X了嗎?--當科學說政治革命是唯一希望
2020-07-07如果可以不管,誰想要雞婆地「情緒勞動」!
2020-06-24在世界與我之間--兒子,這是你的國家、你的軀體,你得設法安居其中
2020-06-21人生短短數十年,該出軌嗎?
2020-06-18這是一個貧窮或富裕都不得自主的時代
2020-06-04被遺忘與誤解的越南台灣茶農
2020-05-25為什麼努力工作,卻依然貧困?
2020-05-18種樹的詩人——吳晟
2020-05-08給我一個中年婦女,我可以撬起地球
2020-05-05不安全感:i 世代的新心理健康危機
2020-04-03恐懼是最莫名的傳染病
2020-03-30讓森林療癒城市的創傷
2020-03-24讓我們一起形成一個網路----《武漢封城日記》
2020-03-23恐懼與瘟疫蔓延時
2020-03-18街頭浪人變成部落客--吾業遊民(上)
2020-03-18停泊,我夢想中的遊民旅館──吾業遊民(下)
2020-03-18我說妳是妳就是──PTT「母豬教」中的厭女與性別挑釁
2020-03-07搬石頭的人
2020-03-06我們的英文啟蒙者——齊邦媛先生
2020-03-02當獸醫師遇上動物溝通師......
2020-02-27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