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人是局外人…能源轉型 公民力量站出來
台灣正值能源轉型關鍵時刻,不過,本報今年六月所做民調顯示,國人對於台灣整體能源資訊的掌握度,在去年底三項能源公投後仍偏低。陽光伏特家創辦人陳惠萍表示,在能源轉型過程,沒有人是局外人,公民力量積沙可以成塔。
聯合報系願景工程舉辦永續能源之路高峰論壇昨邀請學界、業界共同討論。陳惠萍說,再生能源的發展與過去集中式發電大型電網的供電方式是完全不同的想像,這不只是商業模式創新,還要搭配技術社會創新,是整個社會、技術網絡的共同轉型過程。
她說,陽光伏特家現已帶著上萬民眾,達成百萬瓦特公民電廠目標並持續發展,認為公民力量可以成為推動台灣能源轉型的力量。
台大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總計畫主持人周桂田表示,壟斷式的發電已不符合國際潮流,尤其全球都在發展低碳經濟,預期全球二○二四年燃煤發電與再生能源發電的比率會是一個交叉點,台灣則會延宕至二○二八年。他說,愈來愈多企業要求使用綠色能源,台灣不能再停留在褐色經濟。
清華大學原子科學院院長李敏則說,台灣很小、資源稀少,要思考成本、電價以及缺電問題,也因此他認為台灣不能排除某項能源。
李敏表示,如果節約是要不浪費,為什麼要把投資三千億元的核四廠放著不用。他說,核四安全無虞,建造時投入的材料跟物資,也是珍貴資源,為什麼要放著不用呢?
周桂田說,今年包括台灣永續能源基金會、聯合報、台大風險中心的調查發現,六成民眾根本不知道發電來源是什麼,卻又擔心缺電, 不管各界的立場為何,都需要有更多的空間討論能源政策議題,讓大家理解才能有效推動能源轉型。
相關新聞
沒有人是局外人…能源轉型 公民力量站出來
2019-10-23為下一代 他學台語下鄉拚太陽能廠
2019-10-23不挺躁進綠能 張善政:韓主張2035乾淨能源占5成
2019-10-23「能源發展要穩健」 莫漢:反核、反煤非萬靈丹
2019-10-23政商學界 共商永續能源之路
2019-10-23諾貝爾和平獎共同得主莫漢:台灣不能每幾年就改變能源政策
2019-10-22馬英九:2025非核家園 目標太樂觀
2019-10-22張善政籲擺脫恐核 呂秀蓮提四生共融
2019-10-22諾貝爾獎得主莫漢:環境債不該下一代承擔
2019-10-22要顧經濟、環境、社會面 莫漢:台灣能源應要穩健發展
2019-10-22影/追求綠色成長 莫漢提醒:不能忘記貧窮消費者
2019-10-22能源轉型/諾貝爾獎得主莫漢:環境債不該讓下一代承擔
2019-10-22對抗氣候變遷 莫漢:不能只靠政府
2019-10-21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