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剩食等同減碳 庶民鬥陣來
對抗氣候變遷與確保糧食安全,一般的看法,好像兩者無法兼顧,而且兩者好像都應該是政府或產業部門(包括農漁業部門的農漁民)的職責,與庶民無關,我們也幫不上忙。不過,日昨由聯合報系願景工程協辦、龍應台文化基金會主辦的「減碳!挽救漁農絕路」論壇,邀請前歐盟農漁業與鄉村發展執委法蘭茲費雪勒專題演講,協助我們問了關鍵性的問題,嘗試了突破性的思考方向。
氣候變遷對農漁業部門的衝擊影響,大家耳熟能詳。為確保糧食安全,主要因應對策常是「順天應人」的「調適策略」,包括抗旱、抗蟲害等抗逆境品種的研發,冷鏈的運用鏈「氣候智能型農業」生產的推廣,甚至糧食供應鏈效率的提升等。
不過,費雪勒博士特別提醒我們農漁業部門也可以像能源部門、工業部門、運輸部門等一樣,發揮其「人定勝天」的「減緩策略」。關鍵在農作物及家畜部門生產過程及能源使用產生許多的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亞氮等溫室氣體。包含畜禽腸胃發酵、畜禽糞尿管理、水稻種植、農耕土壤、作物殘體燃燒、農業使用之石灰處理、尿素施用等項目所產生之溫室氣體排放,約占全球總排放量的七至十三%,而食物供應鏈各階段糧食損失及食物浪費的溫室氣體排放占全球總排放量也高達八至十%。歐盟農漁業部門的五大溫室氣體「減緩策略」就包括減少糧食損失及食物浪費。
根據我們多年期APEC計畫的推估,若APEC廿一個經濟體能達到「APEC糧食安全路徑圖」所設定,於二○二○年減少糧食損失及食物浪費十%,每年將可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一六三百萬公噸,拯救三六五億份餐點,節省十七兆八千億加侖的水,還創造十八萬五千個就業機會。俗語說「一兼二顧,摸蜊仔兼洗褲」,減少糧食損失及食物浪費可謂是無悔政策,「現在不做,將來就要後悔」。
無獨有偶,在智利剛圓滿落幕的APEC糧食安全部長會議宣言,就特別採納我國的建議,強調減少糧損及食物浪費的重要性,增強糧食安全外,也是對抗氣候變遷的「調適策略」,更是不可或缺的「減緩策略」。
此外,糧食損失及食物浪費在食物供應鏈上游的生產、採後處理與儲存,中游的加工與包裝,下游的批發與零售、消費等每階段都有可能產生。在批發及零售階段的損失,主要是產品沒達到預期外觀、品質標準,抑或是超過食用期限而遭淘汰丟棄;在消費階段的浪費,主要是指居家餐廳消費時所產生的浪費,包括未達食用標準而淘汰、食物被遺忘而過期、烹煮後沒吃完等。
對抗氣候變遷,我們當然能幫上忙!我等庶民,士農工商,皆可「搶救剩食」,改變飲食習慣與嗜好,減少糧食損失及食物浪費,為糧食安全及對抗氣候變遷盡棉薄之力。
相關新聞
「你沒見過的戰爭」 龍應台基金會春季思沙龍3/7線上直播
2021-02-23龍應台基金會春季沙龍談國際事 為台灣未雨綢繆
2021-02-04姚仁喜、王小棣、優席夫將現身龍應台思沙龍 分享思想的力量
2020-09-23美中博弈 前國發會主委陳添枝談台灣如何夾縫生存
2020-07-14後疫情時代全球經濟往哪去?龍應台基金會邀專家分享
2020-06-23和平是可以學的嗎? 12/8開講
2019-11-15從扇貝到鯷魚 探討氣候變遷下的漁業戰爭
2019-11-04花早開蟲不來 怎辦? 10/26專家開講
2019-10-21救地球!避免製造「生態寡婦」
2019-09-30氣候變遷十年挑戰 我們還能為台灣做些什麼?
2019-09-23龍應台基金會「秋季思沙龍」即起報名
2019-09-19減碳借鏡歐盟 由總理統籌政策更有效率
2019-09-11救剩食等同減碳 庶民鬥陣來
2019-09-11減碳!龍應台:台灣應肩負更多責任
2019-09-09氣候變遷衝擊糧產 歐盟前官員:全球應立即減碳
2019-09-09減碳救地球 歐盟農業專家來台獻策
2019-09-08暴雨、熱浪重創農漁業 前歐盟執委下周來台獻策
2019-08-27教改40年如何影響中國人? 學者劉擎將來台剖析
2019-06-26拍文革成名 攝影師:悲劇不能重演
2019-06-19記錄文革慘劇 資深攝影師李振盛:悲劇不能重演
2019-06-19密藏多年的文革故事 李振盛如何用鏡頭紀實
2019-06-12不生孩子是婦女不負責任? 亞洲人口研究權威來台分享
2019-04-25引領產業革命 林百里:年輕人快去學AI
2019-03-242019春季思沙龍「面對未來-你準備好了?」
2019-03-08「民主了,然後呢?」來聽專家解析緬甸民主
2018-11-12侵略也可以「正義」? 一位日本學者的戰後省思
2018-11-01華盛頓郵報前駐北京記者 華山分析美中台關係
2018-10-20韓戰如何改寫台灣命運? 香港學者15日來台解答
2018-09-12戰爭離我們多遠? 港中日學者輪番開講
2018-09-06中國進取非洲所為何來?華盛頓郵報前記者來台解答
2018-08-17中國當代思想家朱學勤來台 主講「68思潮」
2018-07-31徐星主講思沙龍 用鏡頭揭開歷史「沒有說出來的故事」
2018-07-18回首1968 徐友漁聚焦中國「造反之年」
2018-06-28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