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化 讓窮人翻身
近日「高教自由化」又掀起熱議,一切起因於少子化衝擊。過去高教發展,大都由教育部主導,與市場機制相違,產生過剩弊病。如今國際競爭激烈,台灣高教已走到交叉路口,下一步決定將引領未來台灣學子的前途。
部分學者主張高教自由化,建立財務及資訊公開透明的機制,將學費細項公開,並透過民主程序,讓學生、家長能夠了解,由教育當事人決定要不要來就讀。透過不斷競合,吸引國際上的人才,藉以提升高教水準,促成良性循環,使教育市場趨向供需平衡。
其實,教育理想是走向「公共化」,避免教育成為權位者或富者的玩物,壟斷階級流動的可能,使貧富差距不再擴大。政府的重心應在開放「自由化」的同時,阻止少部分人寡占高等教育,並透過獎助機制讓貧窮孩子順利階級流動,保障自由選擇機會。
相關新聞
張俊彥/創造價值才是創新:談教育和科技的創新
2017-08-16教部:大學法人化 經費會大減
2017-07-12清大校長:大學過於一致化 造成「產業急重症」
2017-07-12大學如何「偉大」?交大校長:信託化
2017-07-12教部:控管名單 不會雨露均霑
2017-07-12新聞眼/看不出「深耕」的高教 恐難擋出走潮
2017-07-12教部端出「高教牛肉」 頂大:競爭力仍無解
2017-07-12打國際盃 5年850億「高教深耕計畫」拍板
2017-07-12發展技職 鼓勵實作
2017-07-12公共化 讓窮人翻身
2017-07-126政策打擊 大學動盪
2017-07-11聯合筆記/沒了願景的台灣高教
2017-07-11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