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年齡的一堂課 青年教師帶銀髮長輩學3C技能
冬天的台北,天空總是灰濛濛,每周三上午在永和銀髮中心教室裡,有30多位6、70多歲老人充滿熱情、滿面陽光,等待年輕人來教學使用手機及平板電腦。「小老師,我要怎樣分享訊息」、「請問小老師啊,Google日曆怎麼用啊」……老人們口中的「小老師」,正是青春洋溢、年約22歲東南科大大學生。
「我沒有想到我有被叫為『老師』的一天,感覺很特別。」嬌小可愛、現在冰淇淋店打工的林資穎說,本來有點擔心長輩會很兇,因為打工時,會遇到「暴怒的阿姨」,沒想到長輩親切友善,「還一直跟我道謝,我也感到很有成就感」。
東南科大企管系學生經由修課,在東南科大企管系助理教授葉俊偉帶領下,固定每周三上午到銀髮中心教老人們使用手機和平板電腦,學習使用fb、Line、Google等資訊技能,老人們很認真,堂堂爆滿,總是準時而熱切地等年輕人來教學;課後,老人還寫了很多感人的小卡片,送給年輕人。
63歲、人稱「牛姐」(本名牛素蓉)絕不缺課。她說,若請教自己的子女手機怎麼用,都要很小心地問,他們心情好就教你,心情不好就沒耐心,而且還教很快,「我叫他們不要滑那麼快,還會被唸一堆…」牛姐直言,「但這裡的小老師就很可愛、很帥」。
牛姐說,人年紀大會嘮叨,反應比較慢,剛教了又馬上忘記,小老師們付出愛心和耐心教學,我們從年輕人那裡學到新技能與知識。
採訪當天課程安排是教授社群軟體使用,教室擠滿了老人,並且分成Apple及Android系統分組教學,老人們很專注,一直問問題;而打扮看似時髦叛逆,或是一臉酷樣的大學生,竟沒有任何不耐,一直教到下課為止。「長輩狂問問題,問fb社群怎麼用、play商店怎麼用、怎麼改字體大小…我沒有被考倒喔」,方源俏皮地說。
施爺爺在最後一堂課發表感想,他說,網路世代有獨特的慣用語,例如「帳密」,「年輕人講得好溜,我們在台下聽了一頭霧水。」經過磨合,才知道帳密是帳號與密碼。
來教學之前,年輕人也作足準備。葉俊偉說,從每周寫教案、做簡報,到現場如何實際教學等,都是學生自己來,他希望學生在服務中看見自己的長才,肯定自己。
個性活潑的何昱蓁說,教學時她會提醒自己要有耐心、要細心;「教老人家要不斷重覆,要重覆4次以上,才能記住,」何昱蓁很有心得地說。
除了被叫「小老師」很開心外,「最大的收穫是,我回家告訴我爸媽,以後手機不會用,我一定會很有耐心、態度超好的教你們,」黃奕瑋大聲地說。
銀髮人才資源中心主任余璦君表示,開課初衷,只是發現許多長輩不太會使用手機;但沒想到,撮合一群網路世代青年,帶來跨世代相互了解的助益,老人和年輕人都從中成長、互相幫助與鼓勵,這是人生最美麗的風景。
相關新聞
化解世代隔閡 他們帶長輩體驗當「一日年輕人」
2018-12-23回響/給高齡就業者 多點彈性
2018-09-01「願景工程Action影音競賽」2018-世代共好
2018-06-19六年級心聲:看我們賺那點錢 年輕人誰想結婚?
2018-03-23不管你是23K或10倍薪 青貧世代都要認真過活
2018-03-23接受吧!小確幸是時代必然
2018-03-23像火車一樣準點的長輩圖...開啟活力一天
2018-03-19跨越年齡的一堂課 青年教師帶銀髮長輩學3C技能
2018-03-19長輩圖只要已讀 就是種情感聯繫
2018-03-19投書/從宜蘭青世代看待「小確幸」日子 沉潛似無不可
2018-03-19郝明義期許:兩代人都必須做出改變
2018-03-18解嚴前是乖乖牌 導演:轉變劇烈到會身心分離
2018-03-18一封台大研究所的推薦信 道出她如何脫貧
2018-03-18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