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鏡日本/靠近安心步行區 房價直直漲
「這裡的車都開得很慢,地上的字和標示也變多了。」中村指著隨處可見的卅公里限速標誌,還有地上的「讓」、「小心行人」等字句,說明巷道的變化。
三年前,這裡的巷道全改為單行道。上班時段,幾條通學巷道甚至禁止車輛通行,固定改為臨時的行人徒步區,為的就是確保步行學童的安全。在地的派出所,每年還派員教社區小朋友如何安全過馬路。
「這裡是政府規畫的『安心步行區』,行人最大。」中村對規畫內容其實不太了解,只明顯感覺到車輛普遍減速行駛、到了路口會禮讓行人,即使沒人,也會先停再開。
住附近的小田和多田經常相約騎單車來這裡打網球。小田說,這裡車禍少,走路、騎車都很安心,「很羨慕能住在這裡,而且房價只漲不跌。」
像目黑區這樣的「安心步行區」,全日本有五百八十二個。它們的四周是主要交通幹道,絕大多數是結合學校的住宅區或商業區。
日本國土交通省道路局課長補佐望月拓郎指出,很多車輛為了迴避幹道路口號誌的管制,在上下班尖峰時間,經常利用社區巷道迴轉、行進,造成住宅區交通事故暴增。
從二○○三到二○○九年,國土交通省擇定人口密集、每平方公里死傷事故超過四十二件的「重點優先區」,執行「安心步行區」方案。方案以「生活道路復權運動」為號召,倡導住宅區道路不僅供車輛使用,更是社區居民生活交流、甚至是孩童遊樂休閒的場所,鼓勵社區居民自身內部凝聚共識,營造一個「步行者.自行車優先」的道路通行環境。
日本都市的巷道和台灣差不多,平均約五、六公尺寬。以往開放車輛雙向通行,不但會車不易、擦撞事故增加,也把行人逼到路中央,難以及時反應危險路況,威脅行人安全。
望月拓郎表示,安心步行區善用單行道管制,形成社區巷道的單行道路網,讓外來車輛不易闖入,「即使進得來,也要繞好久才出得去」,藉此大幅降低外車使用社區巷道的意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