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編精選
「我的偏鄉教育故事」徵文
TFT為台灣而教
-
青年到偏鄉當教師 TFT創辦人劉安婷:這是雙贏
許多人認為去偏鄉當老師是犧牲奉獻、是利他的行為,但Teach For Taiwan(為台灣而教,TFT)創辦人劉安婷認... - TFT畢業季 台積電財務長何麗梅開講
- 孩子偏鄉教書 看她一步步變勇士
- 補教老師放棄高薪投入偏鄉 找回生命的意義
- TFT代課老師 轉身成為學校領導舵手
- TFT青年教師:當老師有夢 所有學生都會被支持
- 留英小提琴手投入偏鄉 當部落學童的第一位音樂老師
- 改善親師關係 TFT青年教師:家長也需要自信心
- 「為台灣而教」計畫 盧建彰:以同理心看見他人的感受
- 「為台灣而教」第四屆全職教師計畫招募開跑
- 從處理情緒做起! 蘇文羚:每件平凡小事 都是孩子的大事
- 曾被父母忽略所以理解 石雅玲:老師要「看到」孩子的好
- 我們都渴望感覺自己很重要! 巫家蕙引導學生 發現彼此亮點
愛不間斷
-
20億投入偏鄉教育 吳思華:盼新教長能「認帳」
聯合報去年六月推出「願景工程─偏鄉教育」系列報導,點出偏鄉學生面臨師資不穩定、學習落差嚴重等困境,教育部積極回應,推動「偏鄉教育創新轉型」方案。在政權轉移前,教育部長吳思華表示,希望明年能投注廿億元經費於偏鄉教育,盼新教長能夠「認帳」,因為「支持偏鄉教育,就是實踐教育正義。」 - 補救成效低 搶救偏鄉教育得打破3大迷思
- 轉型實驗小學 這堂必修課帶動學生數逆勢成長
- 雙連梨鹿鳴米 社區產業為小校續存添活水
- 社工美眉牽小手 單親兒有了媽
- 她到台東當英廵 減法教學讓學生成績變好了
- 改革偏鄉教育 政府正在做哪些事?
- 退休師教學換宿 從貴族私校教回偏鄉母校
- 志工支援 留英大學生帶回世界觀
- 照顧偏鄉童耗盡百萬積蓄…陳爸走了 「孩子的書屋」傳承互助力量
- 不捨!「孩子的書屋」創辦人陳爸驟逝
翻轉教育論壇
-
偏鄉教師:分數,霸凌偏鄉孩子
偏鄉孩子學習成就低落,偏鄉學校年年開學招聘不到老師,盤根錯節的問題存在台灣多年,卻遲無法解決,病因為何?熱心投入偏鄉教育的學者、企業家都直指,台灣政治不穩定,教育部長年年更換,造成台灣教育斷裂,下一代受教權成為政治犧牲品。 - 偏鄉孩子的才華 「能值會考幾分」?
- 陳超明:訂偏鄉教育專法 才能解決不公平
- 資源分配不均…偏鄉學習落差 國安危機
- 拒分數霸凌 偏鄉教育需12年一貫
- 「為台灣而教」創辦人:想留熱血師 聘用要彈性
- 吳清鏞:偏鄉學生缺專業指導 可共聘教師
- 陳清圳:學習不能只在教室翻轉
- 台灣太強調公平 塑造出不公社會
- 教部五策略救偏鄉教育 明年兩階段上路
- 嚴長壽:台灣為何要七成孩子 陪三成孩子拚大學
- 數位科技…打開孩子視野 助偏鄉師交流
- 年底前 完成「校園光纖最後一哩路」
《逆轉騎士》環島
-
逆轉騎士家用版DVD 預購優惠
聯合報紀錄片工作室去年發表首支長片《逆轉騎士》,記錄一群十四、十五歲孩子,克服烈陽、風雨的環島之旅;一年來十五度巡迴北中南東縣市學校、機關放映。適逢聯合報六十六周年社慶,聯合報系「願景工程」推出《逆轉騎士》家用版DVD,優惠價提供預購。 - 逆轉騎士 嘉義173校看得到
- 終點會師/「逆風崛起」 環島後的另一個開始
- 二隊Day10/「夢想騎士 載夢出發」 逆轉騎士完成環島拼圖
- 二隊Day10/透過單車環島 見證騎士們成長
- 一隊Day10/逆轉騎士抵達終點 環島畫下圓滿句點
- 一隊Day10/環島最後一日 董事長樂團陪騎
- 一隊Day9/在困難中學習堅持的重要性
- 二隊Day9/如芥菜種般的茁壯 團隊合作很重要
- 二隊Day9/多虧事前訓練 騎士成功挑戰魔鬼坡
- 一隊Day9/人生不言棄 蕭青陽熱情相挺逆轉騎士
- 二隊Day8/「只能一直踩」 不願拖累同伴的逆轉騎士
- 二隊Day8/馳騁濱海公路 騎士不忘過父親節
借鏡陸、美、日
-
大陸/愈艱苦待遇愈高 大陸高度培訓偏鄉良師
大陸官方統計,全國有330萬名農村教師,占教師總數的五分之一,不少年輕老師合約不到期就走了,甚至連工資也不要;也有年輕女教師在老公威脅離婚之下,不得不含淚離開。「老的退不了,年輕的不願去」,是大陸偏遠地區學校面臨的師資困境,農村和山區只剩下「教學點」,收一到三年級學生,孩子升小四必須離鄉背井、進城鎮的中心學校住宿讀書。 - 大陸/終年見不上一面 6000萬留守兒苦無父母陪伴
- 大陸/長春、內蒙古、青海… 台師大跨海與當地大學生攜手支教
- 大陸/心疼山裡孩子貧困飢寒 「師魂」是偏鄉師的DNA
- 大陸/留守兒長大了 投入偏鄉支教要當好老師
- 大陸/搶救大陸留守兒 「陽光家園」向台取經
- 大陸/70後上海企業家 投入偏鄉教育
- 大陸/農村義務教育薄弱 大陸學者:用數位打通最後一里
- 美國/助弱勢生翻身 「為美國而教」 成體制外教改典範
- 美國/投身TFA才知老師的難 大學生授課兼生活導師
- 美國/辦好教育不是單靠財力 學校政府是關鍵
- 日本/5根胡蘿蔔 偏鄉小校不缺師
- 日本/離島引進留學制度 包吃包住新風潮
偏鄉教育
-
台灣前後段學生落差 世界第一
某個偏鄉高中一年級學生要接受數學科補救教學,前測成績竟然只有國小四年級程度,補救教學必須從小五為起始點,如果直接教高一數學,像鴨子聽雷。 - 「親愛愛樂」攜手「孩子的書屋」 共譜音樂會
- 青年為台灣而教 TFT「捐出自己2年」
- 課輔6人才開班 小校無奈併班成效差
- 一年10幾億補救教學 2大盲點「做到掛」
- 退隱江湖蓋書屋 陳爸:孩子再壞也要救!
- 黑道也來捐款 夢想之家為都會弱勢生孵夢
- 我的志願? 這位小六生的答案讓人想掉淚
- 「獎狀罰單一起來」 蚊子館挪做免費課輔狠遭拒
- 三根亂棒 打跑偏鄉老師
- 學者:偏鄉師資在地化 「薪水應不同」
- 台版奧利佛翻轉黑孩子 目標成為國際級咖啡師
- 漁光國小誰來午餐? 小兒科醫師把世界帶進教室
願景回響/追蹤
-
開啟孩子的另一扇眼睛 ─ 紀念林錫銘老師
二○一一年底,時任聯合報攝影中心主任的林錫銘主動約公益平台基金會執行長蔡慈懿見面。林錫銘拿出一支鋼筆說,老鋼筆已經陪伴他大半輩子,即使是電腦時代,鋼筆仍是不可取代;現在手機、數位相機汰換很快,其實很多相機畫素高,性能好,卻只收在家中抽屜裡了。 - 學習知識已落伍 DFC:未來人才關鍵在解決問題
- 科學探討竹編抓獵物陷阱 原住民雲端科展今決選
- 放棄當醫生!馮彥翔改任心理師在台東守護弱勢兒童
- 教部編25億補助偏遠學校 非山非市國中小也有份
- 教師久留偏鄉 最多獲37萬獎金
- 師大生首拍紀錄片 奪「蹲點・台灣」大賞獎
- 送信到偏鄉 大小筆友分享愛
- 不要施捨 偏鄉童自立拚撕標籤
- 莫拉克震撼... 記者不拍了 投身偏鄉教育
- 翻轉偏鄉教育 中央祭出「久任獎金」留人才
- 孩子的書屋「陳爸」 拍廣告盼小額捐款
- 「讓願留下的好校長 有機會長期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