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時 間:
- 2020/11/21(六) 09:00-17:00
- ■ 地 點:
- 台灣動物保護學院(台北市中正區羅福斯路4段162號3樓之4)、台北市立動物園(台北市文山區新光路二段30號)
- ■ 主講人:
-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副執行長/陳玉敏
願景工程在8月推出了《現代動物園》 專題報導,點出紅鶴剪翅、馬來熊踱步的刻板行為,出發點不是希望消滅動物園,而是希望動物園除了帶給人們療癒、歡樂之外,能夠更善待裡頭的動物成員們,讓這些被圈養的動物們心理能更健康。
現代化的動物園,應該要有什麼樣的經營方針?而我們每一個關心動物處境的人,又可以如何改善圈養野生動物的處境?或許可以從深度地認識動物園、了解環境優劣的評斷標準開始。
這次願景工程與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一起舉辦「探索動物園」-公民參與改善動物園動物福利行動,由動社副執行長陳玉敏帶領,邀請讀者們用一天的時間,建構對動物園動物福利評鑑的認知,並以小組發表的方式鼓勵討論、交流意見及想法,愛動物,可以愛得很專業。
-
講師陳玉敏在課堂中介紹加拿大曾捐贈北極熊給台北市立動物園的歷史。
-
願景工程記者郭琇真分享製作《現代動物園》專題的觀察及啟發。
-
交流時間討論熱絡,本次活動參與者以年輕世代居多。
-
學員出發台北市立動物園,以小組行動,觀察動物的居住環境。
-
在動物園動福評鑑中,影像紀錄便於留下證據,是評鑑中重要的環節。
-
手拿評鑑手冊的學員們,認真討論所見及給園方的改善建議。
-
不同於以往走馬看花式的逛動物園,學員自備相機器材不為跟動物合照,而是更清楚紀錄下動物行為。
-
返回動保學院後,小組輪流上台,分享在動物園的所見所聞。
-
在短短時間內便做出豐富簡報,即使學員們相互相識不久,但憑藉對動物福利的關心,仍展現出高度組織力和團隊精神。
-
除電腦簡報外,學員也自製大字報繪下心中的花豹模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