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承騏

1995年生
全身55%傷燙傷
台北市,學生。

張承騏(十)無法出院的朋友


願景工程 特約記者劉惠敏

事件後八個多月過去,還有人,沒踏出過醫院。

提早離開重建中心,張承騏到台大醫院探望朋友,那些回醫院再動手術的、還有一直住院的傷友。我們先到便利商店覓食,「其實我現在吃不多」,他拿了一個甜甜圈及飲料,「之前剛出院、傷口多,很煩,就很想吃,尤其是甜的」,原來不是胃口變差,因為傷口愈來愈好、復健運動多,對甜食零食的慾望也少了。

結帳時,我在門口看著他蹦跳地踏步著,其實蠻顯眼的。想到先前才問他,是否有受到「關注」的眼光。「人家問、我會講阿」,除了露出的手套壓力衣,從外觀不易察覺張承騏燒傷的烙印,不過因為生長的疤痕會癢,他即便坐電梯也得原地踏步止癢,在捷運車廂內還可以一節一節車廂走,腳背開始硬了,再找個位子坐下來,因為膝蓋可放高些,也會舒服些。「還好大部分時間車廂都很空,還沒有需要坐博愛座的困擾」,他比較的是先前傷友因為坐博愛座被指責的新聞事件。

「是有些叔叔阿姨會盯著我看、但也不會問」。倒是有一次買外套,老闆問他手怎麼了,他大方地脫下手套露出傷疤,對方知道他是八仙受害者,最後主動給出八折價,祝他早日康復,「這個社會也是很多溫暖的」,他笑得開心道。

跟著他一進燒燙傷病房,就看到住院傷友的爸爸熱絡地打招呼,「你來了!」這位傷友92%二、三度燒傷,剛從榮總轉院到台大,這八個多月還沒機會離開醫院,轉院來還是先住進了加護病房。即便開放的探病時間,一間房也只能有兩位親友進去探望,此時,傷友媽媽幫忙餵食晚餐,承騏接替了這位爸爸進去加油打氣。

傷友的爸爸連珠炮般訴說這一陣子治療、復健的難處,也深刻比較台大「鐵腕型」復健師的好處,復健之痛之辛苦常人難體會。較嚴厲的台大復健師,不管傷友如何「求饒」,仍逼著他們動。因為元旦後又經歷一兩次手術,這位傷友又動彈不得好一陣子,如今可以坐在床邊、手扶碗或自持餐具,即便還不靈活,對他們來說已是驚喜。

轉到一般病房去看梅凱翔。在八仙派對當天,凱祥本來是張承騏朋友的朋友,雖玩在一起但不熟,不過一起在陽光重建中心復健的日子,兩人愈來愈熟悉。梅媽媽也是先熱烈地招呼,就劈哩啪啦地講述兒子這次手術及復健需求,梅凱翔腳背的植皮手術因為骨骼歪曲,還打了腳釘。等待著手術的他已經餓了快一天,虛弱地說話,但耳朵卻靈敏地可聽到遠處護理站的電話聲,因為某一通電話,會是call他進手術房的通知。然而,拆除腳釘後的手術,不知道還有多少手術及術後復健等著他。

隔壁房原來也有回來住院的傷友,媽媽們又要張承騏去「巡房」。他笑說,「我差不多是地下的社工主任」。的確,傷友為傷友打氣效果更好,他這一陣子努力復健下的成果,也是最好的鼓舞。梅媽媽總愛重複地稱讚,「就是要像承騏一樣多復健啦」!

張承騏 (十一)再一次住院與著色繪本


願景工程 特約記者劉惠敏

 攝影/劉惠敏
攝影/劉惠敏

張承騏又住院,但這一次「挺開心的」,他說。

為了軟疤,他再次接受雷射。因為上次雷射後的嚴重不適,這次能量特別減輕些,不過要打的範圍大,還是得全身麻醉。雖然身上的傷口愈來愈少,但仍有感染風險,醫師建議他乾脆再住院,好好的把所有傷口都養好。大概是難得有如此開朗的病人,護理師換班時都會來跟他招呼、聊天,病房時常熱鬧著。

這次住院,他終於把上次出院後買的紓壓著色畫本拿出來,一筆一筆上色,曲著身體在病床上「作畫」時,這個好動寶寶似乎有難得的專注及安靜。「其實說不上療癒,畫到一半會煩躁」,近年流行的紓壓著色畫,多是細緻的線條及圖案,他畫著其中一幅曼陀鈴圖案,開心地說「但畫完一張圖,超有成就感的!」又揮了揮畫一半的曼陀鈴圖案明信片,「要把這張送給醫師,謝謝他。」

對復健也有幫助吧?他才說,「喔對耶,妳看現在手可以這樣」,他握筆的手,輕易地握起了拳頭。

除了畫畫、打電動、看網路上的電影,他花更多時間在塗乳液。「現在我真的懂為什麼女生那麼喜歡去按摩」,把乳液擠在小腿上,他在壓力衣手套外,再套上塑膠手套,來回按壓、塗揉滿佈傷疤的皮膚,「真的很舒服」,聊天聊了快一個小時,我發現他不過進展到另一腿。「現在疤痕超軟的耶」,他這次真的十分滿意雷射後的效果,其實來回按摩也很費力,他卻甘之如飴,「我弟之前幫我按一下就喊手痠,真是。」認真按摩後,不僅有助於皮膚疤痕軟化,也對手部復健有幫助。

「再來有點髒喔」,他講話的語氣一點也不像是警告,像淘氣地「歡迎觀賞」,乳液「儀式」後用濕紙巾,搓揉雷射後一塊塊的黑色結痂,不小心碰到了小傷口,鮮紅的血滲出,還是不疾不徐地處理完旁邊的結痂,才請護理師幫他拿沾濕的棉花棒止血。

乳液後的疤痕皮膚狀況不錯,但腳趾上的疤痕不一會又繃緊,他拿沙包套在腳趾上,再次撐開緊繃的疤痕。「不知道我的腳有沒有恢復到本來尺寸的那一天」?受傷後的兩腳腫大,他現在只能穿上唯一買得到的13號大尺寸運動鞋,以前11號的愛鞋們,暫時不見天日。

「接下來要減肥!」下個月,他答應上電視節目,還有傷友苑玲幫攝影師召集的攝影計畫,傷友們以展現傷疤的形式拍照,重視形象的他說,無論如何還是瘦點好看,我忍不住笑回,怎麼樣都好看。他卻突然轉念問,外界會不會因為他復健得好,忽略了還有很多八仙傷友,正在努力、辛苦地復健及抵抗復健。

畢竟,復健的最大動力來源是自己,還要捱得住,復健成果永遠都是一點一滴地呈現,少有突飛猛進地喜悅。他就勸不動另一個女孩,再度回到陽光重建中心一起復健,「她很漂亮,真的」,但因為緬懷過去的美麗,反而更難關注燒傷後改變的面貌,不相信可能因復健進展的改變。

「唉,也不知道要怎麼幫。」張承騏長吁了一口氣說。

張承騏(十二)辭職陪孩子復健的母親


願景工程 特約記者劉惠敏

 圖/受訪者提供
圖/受訪者提供

本來又是約在陽光重建中心的日子,張承騏突然得去送貨,與好友江重宥開著車繞了大台北一圈、又到桃園,將新鮮剛做好的奶酪一一送到訂購者手上。

因為受傷而停擺的奶酪生意,如今,反而成為承騏媽媽王鈺秀的新事業。九個多月前八仙事件發生,擔任職場主管的王鈺秀決定放下工作,全心照顧受傷的兒子。「他最需要我陪伴的時候,工作,就不是最重要的事情」,她說,當然還有經濟也算過得去,希望能成為兒子最大的精神支柱,尤其是這個時候。

看母子倆拌嘴,感覺像朋友一般,「他沒把我當媽媽看啦」,王鈺秀笑著說,一直以來母子倆的確像朋友般地相處,「有些人可能會覺得他沒禮貌」,但「我還是有我的原則及底線」。不過畢竟孩子長大、有自己的生活,兩人各忙各的,這一次的八仙事件,倒成了他們重新認識彼此的機會。

陪張承騏傷癒、復健的半年後,王鈺秀又有工作找上門。但忙碌的工作之後才能回家幫兒子換藥,每回換藥到半夜、凌晨,「大家都累得要死」。傷後回家,每天兩小時、一小時的換藥,母子倆總是天南地北地閒聊,閒聊中兩人想到,之前奶酪生意「是可以做的」,王鈺秀一個月後乾脆辭職,專心思考如何經營母子倆的奶酪事業。

「他會進廚房、學餐飲,應該多少是我們家的遺傳因子吧。」王鈺秀從小就看著愛做菜的母親,自己也端得出不少佳餚。兩人談傷口、討論未來的路,開始有了創業的想法,加上過去從基層做起,以及行銷、業務管理所累積的經驗,做奶酪、賣奶酪、開店「應該不是問題」。

還有這九個月下來,王鈺秀發揮高效率、追根究柢的功力,處理應對涉及公共安全的八仙事件大小瑣事,諸如新北市社會局、衛生局或傷友家屬之間的協調、成立協會等,承騏看在眼裡,忍不住打從心底稱讚媽媽,直說,我不得不承認妳很強、妳真的很厲害!

說起事件後政府部門的協調、善款處置,王鈺秀滔滔不絕、但邏輯力依舊,也不客氣地批評新北市政府的粗糙及冷漠作風、不合理的處置。大砲型的批判,當然引來不少壓力,面對吃力不討好的工作,連承騏也幾次跟媽媽說「乾脆不要管(事)了」,但王鈺秀依舊快言快語,這些過程,「包括黑暗面」,對兒子來說也是很好的學習,不過依我的個性,實在很難善罷甘休,王鈺秀臉上掛著堅毅的神情,篤定地說。

家裡的廚房又開始啟動奶酪生產流程,兩人像是事業夥伴討論該用什麼材料,該怎麼包裝……也是餐飲學校畢業的好友江重宥加入,新事業逐步上軌道。不過,須花時間心力復健、得穿壓力衣手套的張承騏,仍無法像以前一般參與,「我連一半人力都不到啦」,因為即便切水果、攪拌熱鍋等工作,對他來說都不容易。這天,坐在副駕駛座、聯絡訂購單上的訂戶,張承騏說,至少在交由宅配流程前、媽媽沒空時,就來送送貨吧。